
博物院
唐代邓峪石塔
邓峪石塔造型精美绝伦,是盛唐佛教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。
邓峪石塔为砂岩质,通体浮雕加彩绘,圆座方柱形,自下而上由底座、塔身、塔檐(带平座)、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。据塔身刻铭记载,雕凿于唐开元八(720年)。塔身高177厘米,略呈方柱体,四面各雕一主尊佛像,四个边棱雕串珠形柱,上、中、下部各雕束莲装饰。正面主尊,通肩袈裟,火焰形背光,结跏趺坐于由二力士承托的束腰莲花座上,两侧为二龙盘柱;右侧面主尊倚坐,通肩袈裟,双足各踏由一力士承托的莲花上,力士左侧有两列题记,可辨识的有“李冲晖”三字。背面主尊,通肩袈裟,火焰形背光,双手置于胸前,站立于须弥座莲台上。
须弥座束腰处题记“李玄受、李冲玄、李还福”。左侧面主尊,通肩袈裟,火焰形背光,结跏趺坐于由一力士承托的须弥座莲台上,须弥座束腰处刻题记“大唐开元八年(720年)岁次庚申三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”。题记一侧刻“云骑尉耿玄(质?)”,另一侧刻“耿玄庆”。力士右侧刻“王怀贞”。云骑尉在唐代属于正七品的中下级武官。“塔身因为四面各有一尊佛像,造型比较丰腴,比较端庄高雅,神态慈祥,是不可多得的盛唐艺术作品”。
两年前,邓峪石塔塔身回归入藏山西博物院,石塔塔身于1998年被盗后辗转流落至中国台湾地区中台禅寺。开山方丈惟觉长老得悉石塔来自山西后,遗愿将其捐赠返还。后经两岸有关方面通力合作,流失海外近二十年的石塔塔身终于重归故里。据悉,邓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县邓峪村,造型精美绝伦,是盛唐佛教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,由底座、塔身、塔顶和塔刹组成,1965年公布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。1996年和1998年,塔刹和塔身先后被盗。塔刹至今迷失无踪。